
2017年12月14日
2015年12月17日凌晨,我国首颗天文卫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寻找暗物质存在的证据。截止2016年3月20日,“悟空”圆满完成3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并在92天的飞行中探测到4.6亿个高能粒子,卫星地面支撑系统接收原始数据文件约2.4TB。
数据存储均由龙存提供支持,并持续至今,目前数据量已超400TB!
什么是“暗物质”?
“暗物质”被比作“笼罩在21世纪物理学天空中的乌云”,它由万有引力定律证实存在,却从未被直接观测到。科学家估算,宇宙中包含5%的普通物质,它们组成了包括地球在内的星系、恒星、行星等发光和反光物质,其余95%是看不见的暗物质和暗能量。
------以下摘自新华网
11月,中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首批探测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暗物质卫星首席科学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常进说,悟空在世界上首次从太空中对最高能段的电子宇宙射线开展直接观测,成功获取了目前国际上精度最高的电子宇宙射线探测结果,首次直接测量到了电子宇宙射线能谱在0.9TeV处的“拐折”,这对于科学家区分低于1TeV的电子宇宙射线是来自暗物质还是来自天体现象具有关键意义。
他说,悟空现有数据中最出乎科学家预料的迹象是:电子宇宙射线能谱在1.4 TeV处似乎存在一个“尖锐结构”,这可能预示着宇宙中存在“质量为1.4TeV左右的新粒子”或者“尚不为人知的单能态TeV粒子加速器”。如果这个精细结构最后能得以确证,这将是粒子物理或天体物理领域的开创性发现,是超过现有教科书之外的发现。
当“悟空”每天飞过北京密云、新疆喀什、海南三亚三个接收站就会接收数据,平均16个G的数据会从500千米高的天空传回地面。之后,相当于10部高清电影的数据会被传送到北京的空间科学中心。
龙存为“悟空”地面支持系统搭建2PB集群存储系统,满足业务不断发展而产生的数据存储需求。
灵活的集群存储架构,具有故障恢复、故障自动切换等功能;
可不影响用户体验的前提下进行应用节点数量、传输带宽、数据迁移、存储容量等方面的扩展,降低运维成本;
安全的数据保护机制,可保证极其重要的暗物质数据安全的同时,提升数据恢复的效率,极大降低重复硬件损坏风险;
系统内置双缓存机制,有效屏蔽掉视频点播中常见热点数据问题,减轻系统整体访问压力;
可在线更换集群内所有硬件设备,屏蔽不稳定硬件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增加用户体验;
简单便捷的管理系统,可实现单人单点对存储系统进行统一式管理。